南京市政府日前出台《關於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意見》從城市的環境衛生、市容市貌、違建管控、工地管理、城市交通、河道管理、綠化養護、小區物業等八個方面的管理入手,出台32項具體舉措。(6月4日《揚子晚報》)
  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應該屬於很多城市制度建設的必修課,而南京這項制度亮點在於:嚴格落實“新建出新道路五年內不得開挖”要求,每年確定開挖道路總量和同步開挖面積占比等剛性指標,並向社會公示,嚴格控制道路開挖行為,減少施工擾民”。
  嚴格限制道路開挖的制度如果放在其他城市也就是一條微不足道的新聞,但是放在南京其新聞價值就爆棚,因為這項制度很自然讓人想到去年落馬的原南京市長季建業,南京市民給他起個綽號叫“季挖挖”。2009年8月26日,季建業來南京任副市長、代理市長職務。他一邊高調宣稱“進了中山門,就是南京人”,一邊迅速啟動“三中路改造”,南京這座古城不斷被“開膛破肚”。有南京市民稱全城“秋葉與灰土齊飛,蒼天共黃土一色。”南京的出租車司機都感慨說:“南京城內幾乎沒有哪條路沒被挖過”。4年間,不時激發民怨沸騰,並不斷有人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
  就在持久的民怨沸騰中,2013年10月“季挖挖”終於落馬,除了其違法違紀的事實之外,南京市民對其“政績工程無一不是敗筆”的蓋棺定論,更加引起世人對限制權力及城市如何發展的思考。南京這次出台的《關於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意見》,其中關於道路開挖的限制條款可以被看做對“季挖挖”對南京城傷害的救贖。
  但是我們不禁擔憂,這樣的制度能管住“季挖挖”們嗎?相信季建業大手筆推進“雨污分流”工程時,南京市肯定有關於規制城市建設的各種制度,同時還有國家制定的各種關於規劃、建設、施工、環保等涉及城市建設的法律法規,但是這些緊箍咒在季建業面前都是形同虛設,統統被他的政績車輪碾碎。由此可見,再嚴格的制度、再完善的法規遭遇“無法無天、權力無邊”的大領導,也可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換得領導開心顏。
  城市建設本事就是一項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系統工程,涉及氣候、地質地貌、風土人情、歷史人文等等,關乎市民生活便利、身體健康、城市形象等等,絕非某些或某個領導就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必須讓領導們徹底改變當指揮家的觀念,要能虛心聽取專家、市民的綜合意見,通過群智群力制定科學方案,領導要為科學方案的實施當好服務生。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編製好制度的籠子,籠子的鋼筋要密、硬度要足,然後把張牙舞爪的權力塞進去,讓那些位高權重的一把手們循規蹈矩,也只有這樣才可能讓權力遵守所有的制度、恪守所有的法律法規,如果一把手帶頭破壞規矩,下屬們則紛紛效仿,制度的落實肯定是一種奢望,最終一切制度都將淪為遮羞布。
  文/劉勛  (原標題:公示制度能否管住“季挖挖”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34ill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